敢于放弃的魅力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4-3-7

“求简的阅读教学”重在“求简”。怎样“求简”呢?秀芳与我们交流了她的看法。不由的勾起了我的沉思。为什么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简不下来”?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缺的不是理念,而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放弃的勇气。其实,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环节、教学形式,只要我们敢于放弃,追求单一的目标,我们就会得到本真、质朴、高效的课堂。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我身边的同课异构的案例:

内容: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不留余地的狼》

教学过程一

(一)引入新课:看课题质疑:生1:为什么不留余地的?生2:怎么不留余地?生3:给谁不留余地?

(二)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生字,强调字音。

(2)读一读,写一写。“窟窿衡”每个字写一遍。

2.指名读文,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师:那么哪几个自然段写故事?哪几个自然段写评价?

3.读课文,填表格

 

时间

人物

狼怎样做

狼的心理

有一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学生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师生共同填此表,随机理解词语:万无一失……

学生填完后,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地读。

4.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读文,将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出示学习方法提示: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

师: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5.学生复述故事。

6.总结本课学法:生1: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生2:先写故事,再写评说。

7.练习:关于盘子的看法。(课后习题)

8.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事。

9.教师出示两句话,学生读一读,积累下来。

(1)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2)但于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教学过程二

(一)新课引入:学生谈一谈对狼的印象?(凶狠、愚笨……)课文中描写了怎样的狼?

(二)新课:

1.大屏幕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读,读出狼的高兴。

2.大屏幕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将描述羊的句子省略,变成横线,让学生猜想,填空。填后朗读,相机理解词语“气急败坏、功败垂成……”

3.大屏幕逐一出示课文第三、四、五段,依据上面的方法进行。

4.完整的出示1—5自然段,学生想: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狼?引出课题。

5.大屏幕出示打乱顺序的各界人士的不同评说。学生连线。之后学生说一说各自的理解。

6.师生总结写法:叙述+议论

7.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写一写。

生1:聪明反被聪明误。

生2: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生3: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

教学过程三

(一)直接揭题,解释“不留余地”。

(二)新课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出示要写的字:窟窿衡,学生观察、练写。

3.默读,课文写了什么?

4.理清脉络:1——5自然段写故事,6——12自然段写不同的看法。

5.学生自学1——5段,完成表格。(与案例一一样)每个学生发一份。

6.学生汇报所填表格,师生订正,观察,发现写法:(1)按时间顺序写;(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3)抓住狼的动作、心理来写。

7.默读6——12自然段,写一两点体会。

(1)学生自学,汇报。

(2)指名读文,分角色读文。

(3)学生质疑。

8.结合表格,归纳写法:寓言启思。

9.结合提示复述课文: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10.拓展:关于“流水”的不同说法。

(三)作业:

写寓言故事,写启示。

 

这三个案例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至少能代表一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教师舍不得放弃,不敢放弃,结果使自己的教学走向偏颇。它们给我的思考是:

一、根据文本特点,学会放弃。

由于我们语文学科的特点,它包含多样的信息,教师没有取舍。导致了课堂的“繁”、“难”。听了窦桂梅老师讲的《牛郎和织女》这一课,给我的启示最大。让我认识到:无论什么内容的课文,最重要的,也是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这个文本所承载的任务是什么?通过这个文本要教给学生什么?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能让阅读教学“简”下来。《不留余地的狼》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是第八单元,主题是“思考”。通过解读本课,我觉得它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学文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多角度思考问题。二是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于寓明理。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前5个自然段就是寓言故事的叙述,后几个自然段是各界人士针对此故事发表的不同的评说。故事很浅显,别说六年级的孩子,就是一年级的孩子也能读明白,很显然,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的后半部。而三位教师都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进行故事的教学,分析故事的情节、朗读、猜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朗读要训练,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都要训练,但是,不是每篇课文都承载着这么多的任务。我们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学会放弃。放弃故事情节的分析,放弃没有价值的朗读,放弃幼稚的猜想……选择本课独具特色的写法——于寓明理,引导学生领悟、内化、运用。我想,这样勇于放弃,会呈现一个“简约”而“实效”的课堂。

二、根据学生实际,学会放弃。

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均有所不同。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所讲内容。如上例中的三个教学设计,学习对象都是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的一个非常浅显的故事,一读就懂的故事,而且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自学能力,所以就要放弃朗读的训练、故事猜想的训练、情节分析等。直接引导学生进入重点环节。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有所得,有所获。

三、根据课堂实际,学会放弃。

现在我们只要进行公开课或示范课或者说,只要有人听课,每位教师都会用到多媒体,似乎没用到多媒体,就会觉得教师本身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多媒体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捷,但是我们也要根据需要学会放弃。

1.案例中的“自学提示”,六年级的学生还用将那么简单的自学提示展示出来吗?学生倾听的习惯,记忆的能力是不是在退化?

2.案例中各界人士的评说内容,就在书中,非要把它打在大屏幕上,诸如书中的一些段落等等。有书不看,这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吗?

3.看题目质疑。为什么不留余地?怎么不留余地?给谁不留余地?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吗?是否偏离了重点呢?像这样的环节就应给毫不犹豫的放弃。

学会放弃,敢于放弃,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会“简”下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地实现了“高效”。

“求简的阅读教学”重在“求简”。怎样“求简”呢?秀芳与我们交流了她的看法。不由的勾起了我的沉思。为什么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简不下来”?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缺的不是理念,而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放弃的勇气。其实,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环节、教学形式,只要我们敢于放弃,追求单一的目标,我们就会得到本真、质朴、高效的课堂。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我身边的同课异构的案例:

内容: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不留余地的狼》

教学过程一

(一)引入新课:看课题质疑:生1:为什么不留余地的?生2:怎么不留余地?生3:给谁不留余地?

(二)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生字,强调字音。

(2)读一读,写一写。“窟窿衡”每个字写一遍。

2.指名读文,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师:那么哪几个自然段写故事?哪几个自然段写评价?

3.读课文,填表格

时间

人物

狼怎样做

狼的心理

有一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学生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师生共同填此表,随机理解词语:万无一失……

学生填完后,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地读。

4.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读文,将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出示学习方法提示: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

师: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5.学生复述故事。

6.总结本课学法:生1: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生2:先写故事,再写评说。

7.练习:关于盘子的看法。(课后习题)

8.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事。

9.教师出示两句话,学生读一读,积累下来。

(1)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2)但于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教学过程二

(一)新课引入:学生谈一谈对狼的印象?(凶狠、愚笨……)课文中描写了怎样的狼?

(二)新课:

1.大屏幕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读,读出狼的高兴。

2.大屏幕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将描述羊的句子省略,变成横线,让学生猜想,填空。填后朗读,相机理解词语“气急败坏、功败垂成……”

3.大屏幕逐一出示课文第三、四、五段,依据上面的方法进行。

4.完整的出示1—5自然段,学生想: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狼?引出课题。

5.大屏幕出示打乱顺序的各界人士的不同评说。学生连线。之后学生说一说各自的理解。

6.师生总结写法:叙述+议论

7.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写一写。

生1:聪明反被聪明误。

生2: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生3: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

教学过程三

(一)直接揭题,解释“不留余地”。

(二)新课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出示要写的字:窟窿衡,学生观察、练写。

3.默读,课文写了什么?

4.理清脉络:1——5自然段写故事,6——12自然段写不同的看法。

5.学生自学1——5段,完成表格。(与案例一一样)每个学生发一份。

6.学生汇报所填表格,师生订正,观察,发现写法:(1)按时间顺序写;(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3)抓住狼的动作、心理来写。

7.默读6——12自然段,写一两点体会。

(1)学生自学,汇报。

(2)指名读文,分角色读文。

(3)学生质疑。

8.结合表格,归纳写法:寓言启思。

9.结合提示复述课文: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10.拓展:关于“流水”的不同说法。

(三)作业:

写寓言故事,写启示。

 

这三个案例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至少能代表一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教师舍不得放弃,不敢放弃,结果使自己的教学走向偏颇。它们给我的思考是:

一、根据文本特点,学会放弃。

由于我们语文学科的特点,它包含多样的信息,教师没有取舍。导致了课堂的“繁”、“难”。听了窦桂梅老师讲的《牛郎和织女》这一课,给我的启示最大。让我认识到:无论什么内容的课文,最重要的,也是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这个文本所承载的任务是什么?通过这个文本要教给学生什么?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能让阅读教学“简”下来。《不留余地的狼》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是第八单元,主题是“思考”。通过解读本课,我觉得它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学文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多角度思考问题。二是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于寓明理。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前5个自然段就是寓言故事的叙述,后几个自然段是各界人士针对此故事发表的不同的评说。故事很浅显,别说六年级的孩子,就是一年级的孩子也能读明白,很显然,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的后半部。而三位教师都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进行故事的教学,分析故事的情节、朗读、猜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朗读要训练,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都要训练,但是,不是每篇课文都承载着这么多的任务。我们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学会放弃。放弃故事情节的分析,放弃没有价值的朗读,放弃幼稚的猜想……选择本课独具特色的写法——于寓明理,引导学生领悟、内化、运用。我想,这样勇于放弃,会呈现一个“简约”而“实效”的课堂。

二、根据学生实际,学会放弃。

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均有所不同。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所讲内容。如上例中的三个教学设计,学习对象都是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的一个非常浅显的故事,一读就懂的故事,而且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自学能力,所以就要放弃朗读的训练、故事猜想的训练、情节分析等。直接引导学生进入重点环节。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有所得,有所获。

三、根据课堂实际,学会放弃。

现在我们只要进行公开课或示范课或者说,只要有人听课,每位教师都会用到多媒体,似乎没用到多媒体,就会觉得教师本身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多媒体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捷,但是我们也要根据需要学会放弃。

1.案例中的“自学提示”,六年级的学生还用将那么简单的自学提示展示出来吗?学生倾听的习惯,记忆的能力是不是在退化?

2.案例中各界人士的评说内容,就在书中,非要把它打在大屏幕上,诸如书中的一些段落等等。有书不看,这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吗?

3.看题目质疑。为什么不留余地?怎么不留余地?给谁不留余地?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吗?是否偏离了重点呢?像这样的环节就应给毫不犹豫的放弃。

学会放弃,敢于放弃,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会“简”下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地实现了“高效”。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