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5-5

必修二第三单元的大课题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里面分为两节课的内容,第一节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节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节课有很多问题比较抽象和专业化强,有一定的难度的。怎么样来处理教材呢?把它简单化,降低难度呢?

   首先,对教材的内容重新再创造和加工。就变成了这样:一条主线;两个基本问题;两个重点;两个难点;三个观点;五种经济形态;六个发展阶段。

   一条主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两个基本问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民族独立问题;即民族不独立,所以要求在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了;另一个是工业化即近代化问题;即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近代社会生产力落后,所以要求发展近代化。两个重点问题: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两个难点:一是评价洋务运动;二是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地位和作用。三个史学观点:全球史观,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纳入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当中,应该是两次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产物,世界市场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近代化史观,用近代化的史观来分析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洋务经济;文明史观,站在文明史观的高度去理解历史,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更具有远见卓识的,即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五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其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当时世界的发展潮流。(通过曲线图来识别,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六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9世纪60、70年代);初步发展(1895年——1912年);短暂的春天或民国初年(1912——1919年);南京国民政府初期(1927——1936年)显著发展;严酷的秋冬(1937年——1949年);新的春天(1949——1956年)。

其次,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基本概念:教师要清楚学生错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概念的混淆造成的,或是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到位造成的。所以,要加强概念的教学。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全方位理解近代化的本质含义;什么是经济结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概念与本质区别;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洋务派”、“洋务”、“洋务运动”的区别;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区别;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的概念等。

第三,阅读、探究和讨论。学生能在教材上找到或分析出来的就不用探究了。我最近听了学校组织的高效课堂大奖赛,共12节课并做了认真地分析和总结。看到有的老师把什么问题都拿出来探究,其实真的没有必要,都留于形式了。探究是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研究后生成的东西,不是课本上原有的,一看就能找到的东西。那么这一单元要探究的问题是:

1、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关系如何?你如何评价洋务经济?

2、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到底是“土生土长”的还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3、通过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重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因素有哪些?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中究竟处于怎么样的地位?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认为这两节课最主要的探究问题就是这几个,其他的都可以在教材中得到解决的。在探究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强调,观点要鲜明,论据要确凿,表述要流畅,方面要全,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要把握住评价的三个层次,即阶级性、客观性、辩证性。

这个单元看起来很难,头绪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但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的东西,把教材内容和结构重新组装一下,教学改造和加工,就能把难度降低了,再加之一些生动事例和画面,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拆卸应该是教师最起码的本事,也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更高要求。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