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化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5-4

所谓审美,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美或丑的审理,一提到“审美”,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成年人或高中生,孰不知,在小学教学中,在那一朵朵稚嫩的“童子面茶花”中,同样有着对美的渴望,对丑的厌恶。脱离美育的语文数学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而降低学习兴趣。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高素质的学生要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素质教育的关键有是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而教师又是在课堂教学中施教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审美原则、规律贯穿于整个施教过程,以美的施教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赏心悦目的心境中、活泼热烈的氛围中,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美化。

  这就是要求教师利用自己较高的审美修养去组织、实施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以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完美自己的讲台形象,从而使课堂教学超越一般的平淡。呆板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教者,乃人之典范也。若想做好学生的典范,教师首先要注重教态。所谓教态是指教师的衣着打扮、仪态风度、行为举止、情感态度在课堂上的展现。教师走到讲台上,其本身就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以一定的审美教育。尤其是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教师若是衣着华丽、长发披肩,一定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分配,甚至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转。如有一位低年级的教师讲公开课,这位老师梳着披肩发,在举手投足见的确很有一番风致。当他提问一名学生时,该生却答非所问地说:“老师的头发真长呀!”全堂哄笑,整个课堂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因此,做一名教师必须要注重衣着端庄,大方而不失典雅。其次,适当的手语动作,对教师的语言表达,学生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有形无声的第二语言对有声无形的第一语言是个重要的补充能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的关键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物、有序,更重要的是要有艺术性,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艺术的感染。低中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有“童趣”的艺术性,这样贴近学生们的心灵世界,便于他们去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词汇欣赏力,因此教师的语言就要注重幽默而富于文采,授课中,结合课文内容适当的一些成语、名言警句以及灵活运用一些修辞方法,会使教学语言更具有感染力、欣赏性。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激发了学习激情,触动了知识的金钟。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部有请有景的的剧目,那么课堂教学技巧则是这部剧中高潮跌起的基因。传道、授业、触惑是教师的天职,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热爱自己的学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重视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萤火之光!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