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是一种美丽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5-28

 

在一期杂志上,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对他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妈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的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夸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成名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欣赏的巨大魅力。

记得林清玄先生在一则散文中,也曾记载了欣赏的艺术魅力。一位母亲因为自己的儿子每次考试都只考班级的第40名而苦恼不堪(儿子的班级只有40个学生),她向林先生倾诉。林先生先是开玩笑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不会落到第41名呀!”见那位母亲仍一筹莫展,林先生接着又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唯一的路就是向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路走来,他一定会走出困境。”不久后,那位母亲打电话向林清玄道谢,她的孩子果然进步了不少。

屠格涅夫与林清玄真可谓是生活中的智者,他们的欣赏艺术可谓是异曲同工。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者最有益的启发。谈到教育学生,“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总会令我们脱口而出,而真正地将这种理念落到教育实践始终的又有几人呢?面向全体,实质是要求我们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他们不仅仅是好学生、中等学生,更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差生。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者的目光可能更多的时候在追随优秀学生前进的脚步,而对差生的点滴变化却显得不屑一顾。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变化太微妙,或许,是我们压根就不曾给他们任何的希望与信任。想想看,这算不算做是一种伤害呢?

俗话说: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们的智力才能也不尽相同。其实,正是这些差异才构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景线,使我们的教育充满了生机与挑战。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的优点,哪怕他的成绩再差,他的行为再另类,只要用心观察,一定会发现他们的身上绽放出诱人的光芒。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去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分享他们不同的快乐呢?

哈佛大学三百五十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的回答掷地有声。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泰戈尔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别人,愉悦自我;被人欣赏,奋进向上。让我们在教育中多一些欣赏,这样,即使我们不具备点石成金的魔力,也会让我们收到锦上添花的奇效。

欣赏,是一种呵护,让一颗颗稚嫩的心灵享受师爱的伟大;欣赏,是一种善良,让每一个天真的孩子感受人性的美妙;欣赏,是一缕阳光,让每一个成长的旅途充满不断前行的动力;欣赏,是一种美丽,它给迷途带来光明、给无助带来希冀、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梦想成为现实。让我们去欣赏自我,去欣赏学生吧,让年轻的生命更精彩。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