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5-24

一、精心创设学生较熟悉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用情境引发数学思 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例如:在生活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并不陌生,不但经常看到,而且能用纸折出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但其认识仅仅是生活积累,直观而肤浅。为此,在上述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在上课伊始,我以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引入,让学生对“这些图案为什么这么美?”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它们制作得很精美,它们颜色很漂亮,它们看起来很舒服……没有一个同学的回答是与本课时教学内容有关的,充分展现学生对“对称”原有的认识水平:学生对“对称”的认识很肤浅,还不能达到与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物联系起来,还不能用数学的“对称”眼光去观察生活。所以我接下来就引领学生观察这些美丽图案的左右两边,问:“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进而对“对称”概念的教学。这就让学生从用生活的眼光观察生活过渡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清晰、完善“对称”概念的教学,并运用“对称”的特征折对称图形,以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折痕取名引出“对称轴”……教学环节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使概念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鼓励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迪数学思考

“问”是“探”的开端和主线,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当教师创设了适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后,让学生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由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质疑提问、探索解答;这种改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体现出了数学课堂所必须遵循的循序渐进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以“活动”强化数学思考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首先用“动手”表达他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它具有高度的操作性特点,,获得大量的感知,从而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及除法竖式的联系,从而掌握竖式除法的算理。

四、教会学生反思,以反思促进数学思考。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会反思是学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生反思数学思考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进而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指导、支配、决定和监控。弗赖登塔尔指出:“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掌握反思的方法。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