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4-9

要使学生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深切体会,语文课必须讲求教学艺术。语文课教学艺术的显著特点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所谓入境,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凭借自己的理解、联想、想象等,仿佛是亲自听到、看到,亲自经历课文所记叙的事件,那场景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所谓入情,就是要进入或接近作者的心境、贴近作者的心,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悟作者之所悟。

具体的情景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还能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实践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咀嚼文字,仔细品味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篇的联系,反复地阅读、品评,并借助学生的思维、联想、想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作者的记叙、描述的事件或情境之中。例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中,先启发学生说说是否在电影、电视里见过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而认识到“腾细浪、走泥丸”就是指所有的困难在红军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描绘出了一种磅礴的气势,进而理解了这句诗表现了红军雄心壮志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激情朗读,感悟文本,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多媒体辅助,渐入佳境

学生入情境,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辅助去进行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教材的情与理。这样,教材的语言对学生来说,便是其声可闻、其形可见。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还记得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入境的:“你们听说过桂林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浏览一番吗?那现在我们很快就到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紧接着就播放桂林美景的视频,带学生入境,加之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有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通过想象入境,扮演入境,朗读入境,画画入境等,使学生动情,受到感染,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眉飞色舞地朗读,绘声绘色地朗读,进入文章地意境,唤起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共鸣,所以课堂上教师恰如其分地点拨指导,就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这样就如同叩击了学生心灵的鼓点,让心灵与语言碰撞出一簇簇火花,让学生成为朗读的主人,感悟的主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在入情入境的体验中,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发挥,潜能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心灵得以舒展。语言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鉴赏,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充满了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思想、精辟的道理、动人的形象,具有激发情感的功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句中两个“幸福”是难点所在。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19世纪丹麦社会的黑暗状况和资本主义社会穷孩子的痛苦生活,再想想美丽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饿着肚子在街上卖火柴,最后蜷缩在墙角里,五次擦燃火柴所出现的幻觉,来理解这两个“幸福”的蕴意,从更深的层次去体会作者对贫富悬殊的剥削制度的憎恶,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让学生在情境中达到与文本的沟通与融合,才更容易将语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金华家教网www.zsdxyjj.com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