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4-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的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就根据我平时上课和听课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要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在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做到左手压书,右手点字,眼看书本,字字过目,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过这三轮低年级的教学摸索和实践,让我体会到,有了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后,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还应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从易到难,循环渐进,逐步打好朗读的基础。鼓励他们多朗读,并安排适当的时间,开展相应的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朗读学习、交流的机会,使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融为一体。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分了以下几步来训练和指导:

第一步,读准字音

朗读要求学生一律用普通话,读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字正腔圆。可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如有的对“in、ing ”组成的音节难以分清,有的对“n、l”不分,(结合赵桂峰的例子)针对这些,我在拼音教学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花相对大的力气对易错进行教学,做到正确读字音。

坚持长期练,区别对照。尤其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同,要根据词的意思定音。如:快乐(le)、音乐(yue),声母、韵母都不同。兴旺(xing)、高兴(xing),声母、韵母虽同,但声调不同。长(chang)处、长(zhang)大,虽是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时,意思完全不一样,学生容易读错。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使学生切实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楚。特别是学生在平翘舌方面,这一点可能包括我们大人在内都很难掌握,那是因为我们在小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结合自己的例子)我在上师范的第一年,我们的语基老师就告诉我们掌握好平翘舌的好办法要多翻字典,还要学会归纳总结。(祖 、组、租一般都是平舌音)。
第二步,读好词语

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因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课文中有的词语本身带有感情色彩,在读前我注意启发学生理解词语,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做到正确朗读。在我们的语文园地中一般都有“我会读”这么一道练习题,它实际上绝不是单纯的会认会读就行,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好,并且能掌握简单方法。比如我们一年级刚讲过的复习三种就有“我会认”这么一道题。(结合河马、水牛两次来理解)

1、轻声的读法。轻声读法是轻而短。其规律是:(1)动词重叠的第二个字,如“看看”、“听听”;助词的“的、地、得”;名词末尾如“我们”、“咱们”;(2)名词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字,如“哥哥”、“弟弟”等等,均读轻声。

2、要注意“一”“不”的变调读法。“一”的变调规律:

“一”字单用或在词语末尾念第一声;(第一)

“一”字在第四声字前念第二声;(一个 一望无际 一去二三里)

“一”字在第一、二、三声字前念第四声;(一筐 一盘 一朵)

“一”字在单音重叠动词中间读轻声。(看一看 说一说)

不的变调:

“不”在第四声前读第二声。(不是 不去)

“不”在第一、二、三声前读原调第四声。

3、儿化音的读法。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在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作用的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但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

第三步,读好句子

一些长句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常会出现。在长句子中怎样停顿,这是很重要的。停顿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让人听不明白。如《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中“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哪?(广场上),什么?(升旗仪式),怎么样?(非常壮观)。然后根据句子前面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可要求用“/”画出停顿并正确朗读这个长句。“广场上/升旗仪式 /非常壮观”。另外,还要学会按标点符号的感情来读。如《王冕学画》一课中:“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哇!”句末是感叹号, “多”要读得稍重才能强调好的程度,给“多”字加上重点好“·”由此发出赞叹,语气强烈,读出感叹句所应有的语气。

第四步、读好段、篇的训练与指导

每一篇文章都由几个小节组成,而每个小节在一篇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部分,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出朗读的基调。

朗读课文可以以小节为单位,用“接力式”强化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一个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后学生评议。读完一个小节,有错,其他同学给予指正;没错,另点一名学生“接力”往下进行。目的是矫正读错的字音。有时还可以定时评议。就是整篇课文读完,然后集体评议,主要评议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口齿是否清楚,是否读准字音。分角色读也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如《小蝌蚪找妈妈》、《四季》等都是扮演角色的好示范材料。要求他们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尤其要读好人物对话的感情变化。

二、训练朗读的方法

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就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的范读和放录音带。在学生听规范的朗读的时候,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朗读的形式上,我设计了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方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从网络上查找一些动画故事,在午间放给他们看,从而激发他们讲故事的欲望,促进了朗读。特别是班级里一些好生,看了故事后,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就让他们事先准备,然后在第二天讲给全班同学听。然后一个一个地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很多原来读书不积极的学生在活动中也积极响应,纷纷表示要上台讲故事。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朗读兴趣。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三、少一些对课文的繁琐分析,保证一定的朗读时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这一项中还是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放在了首位。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并且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无论是早自习还是课堂上,我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朗读。

四、及时评价,多鼓励表扬。

小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当一名学生读完后,教师应让学生对其作一番评价。教师在评价时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举例教师的评价语言)

最后,我还想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大段话与大家分享:

读,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目的性,带着问题读,要“以问促读”。“以问促读”就是让学生带着围绕培养阅读能力设计的问题去读,去思,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读、去思。二是教给读书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想”。老师要把一篇篇课文作为例子,教学生知道从哪里想(如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想什么(如它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告诉人们什么等。)读书能力分为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一种是既读也懂;一种是还懂得书中没有的东西。能懂书中没有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会想。三是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凡是老师朗读得好,他教的学生朗读水平就高。所以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提高朗读能力。金华家教网www.zsdxyjj.com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