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12-24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蕴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可以说,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这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别,即除了文字系统以外,还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学习。因为这些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顺利的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势必会取得较好的地理成绩。所以,我们日常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我们备课组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介绍识图的基本方法

1、看图名:明确本幅图主要表达的内容。

2、识图例和注记。地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它是由各种图例、文字、数字、颜色等符号系统组成。识图例是为了明确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什么”?

3、确定方向。即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方向主要应解决地理事物“在哪里”?

4、建立比例概念。以所用比例尺的大小,来衡量该图反映的空间大小,事物的详略程度。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

(二) 看图是读图的基础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读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如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步观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分布是否均匀?是分布在北斗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第三步,看石油的输出和输入,有哪些重要输出路线?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反复引导,不断强化,学生就养成了按顺序看图的习惯。

其次,观察地图要有整体性。在看地图时,特别是看区域性地图,不能孤立地看一条线,或者一个点,而要进行综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者一个面。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径哪些地形区,交通枢纽、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工农业基地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到它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再次,看图时要注意多变换几个不同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观察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应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图解、勾勒,使主要地理事物更加突出明显,加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印象,这样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一幅世界政区图上,可以沿回归线、赤道等有意义的线去找这些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还可以沿北半球中续度带,由东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国等,这种变换角度的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进行图文转化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转换,找出图中隐含的地理信息,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语言描述出来,以加强学生对图的理解。

分析图上直接或间接显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动脑筋想,并用口头和文字表达出来。它主要解决“为什么”。以揭示地理特征、地理关系、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有不同的分析方法。

1、直观分析。在某些地理要素或地区较单一的图中,内容较浅显易见,可直接分析,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如:看“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图”通过分析得知,高山地区由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导致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2、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受不同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现象。利用地图、统计图等,进行比较分析,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不同。

3、数量分析。在不同地区,就同一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说明该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如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上,分析最冷月均温热带在15度以上,亚热带(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度以上,温带在0度以下,寒带最热月在10度以下。

4、过程分析。在同一地区,同一地理要素的时间或空间序列变化图上,认识该事物的演变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如对“城市化的进程图”分析其扩散过程,说明城市在空间上的数目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

5、叠加分析。在同一地区,将不同要素的几幅图重叠,能更好地认识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如将“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与“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相叠加,可说明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大多数著名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如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就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

(四)填图、画图

我校文科学生基础知识很差,对于世界及中国一些重要的地理区域知之甚少,看图可以提高但是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给学生印制区域地理简图,由学生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或者画出重要地理事物。画图练习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可以说,画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能加强整幅地图中细微特征的认读,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这在教学中应是一个重点,是我们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除了要求学会用方格法缩放地图外,还要积极鼓励、引导示范学生描绘一些大陆、国家、地区的轮廓图,等高线、等压线图,气温、河流流量的曲线图,降水量的柱状图等,学生通过亲手绘制,既掌握了一些描制地图的基本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事物的记忆。在课堂中师生共同画图练习,边讲边画,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变化趋势等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负担。如用简单的线条画“水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条不紊的记忆网络,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提供了大量的地理感性知识,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而大大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