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清楚了吗?与讲明白了吗?

来源:金华家教网 日期:2013-11-13

有一天我到某校搞蹲点教研,正赶上该校所在的学区正在开展“青年教师说课、上课”比赛活动,于是我就去听课。因为是第一场比赛,所以比赛开始前评委中的负责人对评委们介绍评分要求,大概意思是说:听完第一位老师的说课和上课后先不评分,听完三个后一起研讨然后再给分,这样做有利于把握评分的公平性。这位负责人说完后对其他评委们说:“你们听明白了吗?”有评委回答说:“听明白了。”听到这一对话,我转身看了下评委,发现评委基本上是这个大学区所包括的学校的教学校长,也有区学科带头人。我当时之所以想知道评委是谁,是因为听到这一问话后我心里在想:能当评委的人会连这一要求也听不明白吗?这样问是不是低估了评委们的能力?是不是有对别人的蔑视与不屑?如果连这样的要求都听不明白他们还配当评委吗?如果他们真的没听明白,是他们理解能力有问题吗?……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与别人对话交流时,别人没听明白,不一定是别人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的表达存在问题,即没有表达清楚或出现口误。那么,当我们与别人交流时,应该怎样了解别人对某一问题的理解程度呢?我的习惯问法是问“我说清楚了吗?”

在参加工作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基层学校当教师时,可能也经常问学生“你们听明白了吗?”;走上教研员岗位后,也可能经常会问学科教师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也可能会经常这样问别人。实施新课程后,我阅读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忽然觉得应该把“你听明白了吗?”这一问话变成“我说清楚了吗?”这样的问话。理念转变后,我就再没问过“你听明白了吗?”。但当时也没太仔细考虑改变的缘由。有一次,我到北京参加学习,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的地理特级教师、地理教研员王能智老师为我们做讲座,期间一直站着讲授的王老师经常会问“我说清楚了吗?”王老师这一普通的问话也许一些人没感觉,但当时我为之一震。觉得被同学们和老师们亲切的称为“智慧老人”,为课改做出突出贡献的王能智老师竟然是这样的谦虚。不知高于我们多少倍的人都能这样的谦虚,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趾高气扬地问别人“你听明白了吗?”于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有意识地、更加自觉地问“我说清楚了吗?”

其实,虽然“你听明白了吗”与“我说清楚了吗?”从问话人得到的结论看并无区别,但却体现了问题人的不同的理念。问“你听明白了吗?”的人从地位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如是发号施令者;从内容上,觉得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即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准确无误的;从人际关系上看,是对别人的一种习惯性的不屑。而问“我说清楚了吗?”的人,从身份上则表示出谦虚;从内容上则表示出有商量的余地;从人际关系上,则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经过观察我发现,凡新课程理念转变到位人,都会问“我说清楚了吗?”所以,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让我们共同变得谦虚些、低调些,在想获得他人对自己所发出的信息的感受时,把“你听明白了吗?”变成“我说清楚了吗?”。

编辑者:金华启航家教网www.0579jj.net)